2月18日,第三十二期校长沙龙在图书馆第一会议室成功举行。刘晓校长与来自十个学院的唐燕君、李旭鹏等同学就“文凭与人生”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刘洪宇和副校长谢希钢出席并发言,副校长李斌主持。本次沙龙还特别邀请了我校广东校友会筹备组的负责人庄侃、许浩彬、张锦兴三位校友代表参加。
十位同学分别谈了自己对文凭与人生的理解,提出了“文凭不是就业的唯一优势、文凭与能力密切不可分又相互独立、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获得文凭的过程提升自我”等观点,并就如何提高文凭含金量,创造灿烂的人生与刘校长和四位校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校友庄侃发言
现任广东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处长的1987级校友庄侃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当年在学校豪情满怀、满腔热血的学习生活的美好回忆;分享了自己从中专起点文凭,到大专、本科,再到研究生的奋斗历程;分享了20多年在工作岗位上的成功喜悦。他深有感触地说,民政学院是个培养人才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把文凭起点低化作一种动力,选定目标、定好位,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做别人难以坚持下去的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弥补文凭的不足。1997级校友许浩彬用“厚积薄发,慎思敏行”与同学们共勉,并提出要摆正心态,树立信心,规划未来,大胆迈出人生的步伐。1997级校友张锦兴激动地说,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最能锻炼人。他鼓励同学们要打好基础、发挥特长,瞄准一个目标,活到老学到老。
刘校长讲话
刘晓校长总结了十位同学的发言,并高度肯定了四位校友所提出的观点。他强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凭,文凭不代表一生一世,人的一生一世需要自己努力。刘校长还引用了比尔盖茨、乔布斯虽辍学但都创造了辉煌的人生的例子,表明演绎人生的精彩在于自己。同时,刘晓校长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发展力度,提高文凭的含金量,让每个民院学子更有信心、更有目标的走入社会。
最后,刘晓校长代表学校捐赠广东校友会两万元启动资金,校友会向母校赠送广东校友会会旗。
教务处处长唐春霞、宣传统战部部长王开生、学工处副处长吴猛等陪同参加了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