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做什么,都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刘一村一直这样子强调着。
10月26日,我校文化传播学院传播0433班刘一村校友支教分享会在学生会议厅顺利举行,文化传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占光主持了本次分享会。
分享会上,李占光首先介绍了刘一村以及刘一村的感人事迹。他讲到,07年毕业之后,刘一村义无反顾的走向了德钦县雨崩村的支教生活,为文化传播学院的学子乃至民政学院的学子们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学院学子良好品质的培养树立了好的榜样。
随后,刘一村就自己五年来在雨崩村卡瓦格博小学的生活以及种种感动与参加分享会的同学们进行了分享。她讲到,找到自己的热爱,坚持自己的梦想,比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都重要。志愿者是最初走向支教生涯的奠基石,正值九年义务教育推行之际,刘一村在网上注意到云南藏区德钦县雨崩村缺少师资,就乘火车从保定到昆明,几次转车到德钦县,然后徒步走到了雨崩村,成为了这里的一名支教老师。简短的VCR展示,瓦格博小学简陋的条件一览无余。刘一村谈到,支持她坚持留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13个藏族孩子们,孩子们的好学、懂事以及孩子们对自己的关心,让她一度放弃的念头被打消。其中,提及到“小女儿”次里永宗与爱徒达马扎西时,刘一村说道,瓦格博小学的孩子们都称她为妈妈。面对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刘一村,生存的主要渠道来自于村民们的接济。没有电,没有玩具,没有好的美术教学功底,刘一村用捡来的拖拉机的零件教学生们玩游戏,带同学们在大自然面前感受美术的真谛。刘一村说,森林里出现了两条路,我选中了人烟稀少的一条,坚持自己的梦想,那么不管做什么都不会困难。
在之后的互动环节中,就同学们的提问,刘一村一一做了回答。当问及支教生涯的过程中,父母的态度是怎么样时,刘一村讲到,她一直记得父亲说的那句“行胜于言”,她践行了这句话,隐瞒了三年的支教生活,最后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对于现实与梦想的冲突这一问题,刘一村提到,现实与梦想并不冲突,要实践自己的梦想,就要先明白自己最缺的是什么,最需要什么,梦想就是支撑自己走下去的理由,她的梦想就是教好需要她的孩子们。刘一村还表示,现在的她很幸福,因为简单的活着,因为有五年珍贵的回忆。
在学院领导前往云崩村看望的促进下,刘一村顺利的完成了瓦格博小学的交接工作,离开了瓦格博小学,离开了雨崩村。对于接下来的打算,刘一村表示,家乡的政府已经安排了工作,她也将开始她的另一段边缘山村的教育生涯。最后,李占光作分享会的总结,他呼吁在座的同学们,找到自己热爱的,坚持自己的梦想,做强大的自己并树立自己的理想,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传播教研室主任罗颖老师,文化传播学院各辅导员以及文化传播学院部分学子参加了本次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