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村和学生在一起(图片来源:河北日报) 2011年8月30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边疆行》节目第37集“人杰地灵之地——德钦《远方的家》”,报道了我校毕业生刘一村,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雨崩村义务支教五年的感人事迹。 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西藏网、河北日报、保定日报等媒体也先后大幅报道了刘一村同学的感人事迹。 五年前,刘一村得知云南藏区缺少师资,她就一路打听,先坐火车到昆明,然后到中甸,再转汽车到了德钦县城。就在她徒步赶赴雨崩村的途中,遇上了罕见的大雪,进山的路被雪封住了,齐腰深。刘一村只好在山外等。直到几天后,终于有人一路将雪铲开,从山里出来,她才顺着这些人的脚印,跌跌滑滑了六七个小时才到了雨崩村的学校,成为了这里的一名支教老师。她不是政府派出的,也不是民间组织派出的。五年来,她既无报酬,也无名份。在雨崩,她只靠信念。雨崩村的景色是优美的,但生活却是贫苦的。全村只有35户村民,雨崩小学也只有13个藏族学生,刘一村目前是这里唯一的老师。学校教室很简陋,教具很粗糙,偶尔到此的游客会在感动中捐赠一些资金和文具。没有工资,没有任何生活保障,刘一村连吃饭都是靠村民接济;缺少通讯,缺少交通,1000多个日夜,她把全部的身心都献给了这些藏族学生。 刘一村是我校07届毕业生,曾就读于文化传播学院传播专业0433班,读书期间成绩优良,一直担任班长,各方面都表现很好。毕业后,母校的龙新辉、罗颖等老师一直与她保持着联系。2008年10月,学校特意请她回了一趟母校与老师深入交流,切实了解掌握她的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给了她一如既往的关心。 正如媒体报道所言,刘一村就是一盏灯,她照亮了雨崩村男女老少汉藏情深的民族团结之路,照亮了大学生如何体现人生价值的就业之路,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值得我们每个师生学习。
刘一村和学生在一起(图片来源:河北日报)
2011年8月30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边疆行》节目第37集“人杰地灵之地——德钦《远方的家》”,报道了我校毕业生刘一村,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雨崩村义务支教五年的感人事迹。 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西藏网、河北日报、保定日报等媒体也先后大幅报道了刘一村同学的感人事迹。 五年前,刘一村得知云南藏区缺少师资,她就一路打听,先坐火车到昆明,然后到中甸,再转汽车到了德钦县城。就在她徒步赶赴雨崩村的途中,遇上了罕见的大雪,进山的路被雪封住了,齐腰深。刘一村只好在山外等。直到几天后,终于有人一路将雪铲开,从山里出来,她才顺着这些人的脚印,跌跌滑滑了六七个小时才到了雨崩村的学校,成为了这里的一名支教老师。她不是政府派出的,也不是民间组织派出的。五年来,她既无报酬,也无名份。在雨崩,她只靠信念。雨崩村的景色是优美的,但生活却是贫苦的。全村只有35户村民,雨崩小学也只有13个藏族学生,刘一村目前是这里唯一的老师。学校教室很简陋,教具很粗糙,偶尔到此的游客会在感动中捐赠一些资金和文具。没有工资,没有任何生活保障,刘一村连吃饭都是靠村民接济;缺少通讯,缺少交通,1000多个日夜,她把全部的身心都献给了这些藏族学生。 刘一村是我校07届毕业生,曾就读于文化传播学院传播专业0433班,读书期间成绩优良,一直担任班长,各方面都表现很好。毕业后,母校的龙新辉、罗颖等老师一直与她保持着联系。2008年10月,学校特意请她回了一趟母校与老师深入交流,切实了解掌握她的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给了她一如既往的关心。 正如媒体报道所言,刘一村就是一盏灯,她照亮了雨崩村男女老少汉藏情深的民族团结之路,照亮了大学生如何体现人生价值的就业之路,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值得我们每个师生学习。
2011年8月30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边疆行》节目第37集“人杰地灵之地——德钦《远方的家》”,报道了我校毕业生刘一村,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雨崩村义务支教五年的感人事迹。
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西藏网、河北日报、保定日报等媒体也先后大幅报道了刘一村同学的感人事迹。
五年前,刘一村得知云南藏区缺少师资,她就一路打听,先坐火车到昆明,然后到中甸,再转汽车到了德钦县城。就在她徒步赶赴雨崩村的途中,遇上了罕见的大雪,进山的路被雪封住了,齐腰深。刘一村只好在山外等。直到几天后,终于有人一路将雪铲开,从山里出来,她才顺着这些人的脚印,跌跌滑滑了六七个小时才到了雨崩村的学校,成为了这里的一名支教老师。她不是政府派出的,也不是民间组织派出的。五年来,她既无报酬,也无名份。在雨崩,她只靠信念。雨崩村的景色是优美的,但生活却是贫苦的。全村只有35户村民,雨崩小学也只有13个藏族学生,刘一村目前是这里唯一的老师。学校教室很简陋,教具很粗糙,偶尔到此的游客会在感动中捐赠一些资金和文具。没有工资,没有任何生活保障,刘一村连吃饭都是靠村民接济;缺少通讯,缺少交通,1000多个日夜,她把全部的身心都献给了这些藏族学生。
刘一村是我校07届毕业生,曾就读于文化传播学院传播专业0433班,读书期间成绩优良,一直担任班长,各方面都表现很好。毕业后,母校的龙新辉、罗颖等老师一直与她保持着联系。2008年10月,学校特意请她回了一趟母校与老师深入交流,切实了解掌握她的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给了她一如既往的关心。
正如媒体报道所言,刘一村就是一盏灯,她照亮了雨崩村男女老少汉藏情深的民族团结之路,照亮了大学生如何体现人生价值的就业之路,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值得我们每个师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