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23〕4号),我校黄岩松主持的“‘四业’联动,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的创新与实践”成果荣获一等奖,王庆国主持的“社会服务产业紧缺人才双创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徐立娟主持的“岗课融通 项目贯穿 产学研一体化:高职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张晓琳主持的“基于协同理论的“一核四维”高职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与实施”3项成果荣获二等奖,获奖数量、质量再创学校历史新高。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设立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的最高奖,每四年评审一次;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深度检阅和全面展示;它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并称为我国四大国家级奖励。
本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计1998项,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本科)、高等教育(研究生)四个类型,特等奖7项、一等奖245项、二等奖1746项,其中职业教育特等奖2项、一等奖70项、二等奖500项。
成绩的取得根源于学校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锚定民政民生特色,面向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业的“一个特色、两个面向”战略定位,传承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的实干精神,着力打造“现代民政、智慧民生”的职教名片息息相关;也充分展示了学校在“双高校”建设中扎实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系列举措中取得的显著成效。
(文/吕辉 审/徐立娟)